中国泵阀网 - 泵阀行业门户网站 !

商业资讯: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市场分析 | 泵阀技术 | 价格行情 | 政策法规 | 原材料资讯 | 人物 | 展会信息 | 泵阀热点

你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商业资讯 > 行业资讯 > 入世旋松中俄能源阀门
V.biz | 商业搜索

入世旋松中俄能源阀门

信息来源:bengfa.biz   时间: 2012-01-04  浏览次数:326

    作为近邻,中俄两国在能源合作领域极具互补性。但受制于运输、管道、价格分歧等,两国合作之路并不平坦。随着俄罗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锤落,中俄能源合作也将面临新机遇,有了更多可能。
    管道上的博弈
    一直以来,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就是能源。
    俄罗斯是全球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和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中国是全球能源需求最大和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作为近邻,双边的能源合作具有极大的互补性。但中俄两国的能源贸易一直靠铁路运输,贸易量和运输效率受到了限制,于是作为供应稳定且成本较低的管道建设在双边的能源合作中应时而出。
    不过,能源并不仅仅是经济社会的商品,更是各国战略安全的头等大事。
    在能源合作,特别是油气合作方面,中俄围绕着输油气管道的铺设问题进行着马拉松式的博弈。
    早在1994年,俄罗斯石油企业就向中方提出修建从西伯利亚到中国东北地区石油管道的建议,并于1996年建议落实《中俄共同开展能源领域合作的政府间协定》,同时敲定了中俄石油合作的第一个管道项目,即西起俄罗斯伊尔库茨克州的安加尔斯克油田向南进入布里亚特共和国、绕贝加尔湖后一路向东、经过赤塔州进入中国、直达大庆的中俄“安大线”方案。
    不过项目的顺利落实却没能保证后期的顺利执行,久拖未决的“安大线”设想让半路杀出的日本搅了局。
    2002年底,承担“安大线”管道技术经济论证的俄罗斯石油运输公司突然声称要放弃“安大线””,改修一条从东西伯利亚经过远东地区到太平洋(601099,股吧)港口的石油管道(安纳线),该方案被称为“新远东方案”。
    在“安大线”几近夭折的时刻,俄罗斯考虑到要以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为出发点,俄能源部部长尤素福夫在2003年2月主持召开会议,最终出台了一个折衷的方案:将“安大线”和“安纳线”两条线合并为一条线。
    “第三种方案”就是今“泰纳线”的原型,它的全线都在俄国境内。“安大线”的影子则体现为在安加尔斯克—纳霍德卡干线上建设一条到中国大庆的支线,至此,中俄石油合作的管道问题才算解决。“泰纳线”中国境内支线也于2011年1月正式开通,而这距离中俄当初确定石油管道合作意向,已过去了近18年。
    同时进行的中俄天然气管道建设也没有一帆风顺。
    1999年,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与俄罗斯签署了天然气合作初步协议,即“俄气南送”项目,并于2003年11月完成了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但最终由于俄罗斯天然气行业老大俄气公司的反对,该项目“胎死腹中”。之后,在2006年3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期间,中国石油(601857,股吧)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签署了《关于从俄罗斯向中国供应天然气的谅解备忘录》,再次给俄罗斯天然气输送中国提供了可能。
    根据计划,天然气管道的路线分东西两线。从2008年开始,先建西线管道,即“阿尔泰”管道,自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经中俄西部边界的阿尔泰地区,进入中国新疆,然后并入中国的西气东输管道,最终被送至中国东部沿海城市上海。
    然而,中俄天然气合作仍未就此踏上坦途。与中俄石油合作不同,价格成为困扰中俄天然气合作的最大障碍。
    俄罗斯天然气出口长期实行“三轨制”:俄罗斯对白俄罗斯等独联体内部成员出口天然气价格为55美元/千立方米,几乎接近成本价格;对于乌克兰等已自立门户的独联体国家,出口价格是90美元/千立方米;对于欧盟各国则执行市场价格。
    中俄天然气合作中,俄方希望根据其向欧洲销售石油/柴油价格的公式确定对中国天然气出口的市场价格,但中方显然无法接受。
    围绕价格问题,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与俄罗斯天然气工业公司的谈判陷入了僵局,至今未能解决。
    石油门渐开
    不过,久拖难决的中俄能源合作却有可能在俄罗斯入世后出现转机,而正如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研究院欧洲部研究员刘华芹所言,这个转机指的不是价格上的,“入世后石油天然气价格仍取决于市场”,更多的转机来自市场对政策的“干预”。“其实在中俄能源合作中,政治因素甚至比经济因素更为重要。可预计的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如果普京如愿接任下届总统,在其任内中俄关系总体偏暖。”中国石油规划总院分析师丁少恒直言。
    具体到能源领域合作,俄方明显不愿意中国只将它作为原料、资源的供应商,这也是中国油企近十年来在俄罗斯鲜有建树的原因。俄罗斯正在努力改变这种单纯依赖资源出口的局面。
    为此,俄罗斯能源部制定2030年建设新生产装置和基础设施的全面计划,把下游石化业发展作为未来增长的关键,计划十年内要在俄罗斯建成六个石化集群。随着下游项目的兴建,俄罗斯将重塑石化业格局。
    俄罗斯东西伯利亚、西北海岸和远东地区的石化产业刚刚起步,未来将迎来大发展时期。目前投资规模不断加大,未来2~3年还会增加。
    不过,裂解装置开工需要原料,原料又需要管道运输。目前俄罗斯大型石化项目的工程与建设服务水平并不是很高。“资本、技术相对缺乏的俄罗斯对石油中下游投资合作需求会很强烈,这方面中国的石油公司是有优势的。中国石油公司不应该缺席俄罗斯这一次战略布局。”厦门大学能源中心主任林伯强说。
    事实上,中石油、中石化都已经有所动作,除了分别在俄罗斯拥有一些上游勘探开发项目外,中石油和俄罗斯投资50亿美元的天津炼化项目正在顺利进行中。
    中石化正在与俄罗斯西布尔公司合作。随着中石化的俄罗斯合资公司建成投产,俄罗斯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市丁腈橡胶装置产能将由过去的4.1万吨/年增至5.6万吨/年。
    众所周知,在过去十年中,中国油企海外拓展的主要方向是如何获取区块、资源,以满足国内日益增长的石油需求。然而正是这种模式导致中国油企在海外获取资源的难度不断增大。
    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中俄能源合作还是以贸易为主,形式较为单一,未来双方还有很大的合作潜力。发改委一位官员表示,双方将一起进行石油勘探开发,一起建炼油化工产能,共同分享利益。
    另外,WTO会推动俄罗斯投资环境改善,俄罗斯现行油气管理体制变革也会由此加快。
    事实上,国家参与国有企业管理正是是俄罗斯入世多年以来的一大障碍。此前WTO成员认为,俄罗斯政府经常控制国有公司,甚至是国家参与开放式股份公司的业务并对其施加影响。俄罗斯政府对天然气行业的掌控要高于其他行业,导致国内工业用户的价格明显低于出口价格。
    同时,俄罗斯经常会在一定的产品和服务上采取价格管制,包括天然气、原始钻石、供水服务、天然气运输服务等。但自入世之日起,受国家价格管制的商品和服务清单要刊登在《俄罗斯报》上,而且价格控制措施将确保不会用于保护国内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
    迫于WTO的压力,俄方最终做出了一些让步。根据俄罗斯入世承担的义务,天然气工业公司在国内市场必须赢利,而以前则不需要。“虽然可能艰难缓慢,但入世会加快俄罗斯油企体制的市场化进程。”东方油气网分析师吕颖表示,“10年前中国成功入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虽然有波折,但中国依然在油品市场的市场化改革上有所进步,不管成品油还是天然气的定价机制改革都在不断调整和完善之中。”
    ——本信息真实性未经中国泵阀网证实,仅供您参考